English

相机后的王小宁

1998-07-11 来源:光明日报 柯 罗 我有话说

被称为“明星摄影师”的王小宁几乎拍遍了所有当红的影视明星、演员、主持人以及正在上升的“明日之星”,在随意的翻阅中总是迎头撞见他的大作和大名。而初见他的人总会意外地发现他那么年轻,而不是一脸老成;他原来那么干净体面,而不是胡子小辫艺术家。最重要的是他把明星拍得那么美丽、端庄和健康,而不是妖冶、性感和怪异。

小宁以前曾是个在建筑队拉过沙子、出版社服务部卖过书的小伙计,凭着夜大学来的摄影手艺,凭着床头永远堆得高高的各种摄影画报、杂志,凭着用自己所有的积蓄买回来的摄影器材,一步步走进了摄影从业者的队伍。而他没有想到,兼容并蓄的演艺圈,于无意之间容留了他。他觉得他还是蛮运气的,“人民大会堂我进不去,重大题材我拍不了,希望工程又有人拍了……90年代初是我国影视创作的一个高峰期,新人新作大批涌现,明星包装这一概念以运作方式开始从港台涌入内地。与此同时,各新闻媒体纷纷增刊扩版,文化艺术类照片用量激增,而大多数迅速走红的明星又没有好照片。这一切又如天意般成全了我。”那几年他格外忙碌:白天骑着自行车去上班,关在漆黑的暗室里冲洗别人照好的文物照片;晚上,钻进白塔寺附近一个大杂院的小平房里,为各路名角拍出了许多人们在各类影视封面上看到的大照片。

小屋很破旧,尽管买了电暖气,可冬天还要买煤生火。王小宁常常便是满脸煤灰地在他的“写真坊”里潜心创作,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小宁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自己的摄影棚。他把自己定义为时尚类摄影师、商业摄影师,认为商业摄影不是艺术,而是一种文化消费,和电影一样是带有艺术性的产业,它的价值应当最大限度地为大众所接受。明星是流行的发布者,甚至是始作俑者;而大众则是时尚意义上的承载者。于是,小宁一面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候,一面以北京北三环的牡丹宾馆西侧营建起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摄影工作室。这里既有成方圆、王刚,杨丽萍,原兵等明星出入,也有不乏来拍艺术照、拍婚纱以至拍证件照的普通顾客。不论来的是谁,不论你知不知王小宁的名字,站在镜头对面的都会是那个穿着摄影背心,脸上永远带着笑容的家伙。

“很难说我是为摄影而生存着,还是摄影为我提供了生活的依托。我曾困惑于摄影这碗饭到底能吃多久。我曾为国内外摄影大师的作品而激动不已。当我看到他们的近作,知道这些‘老伯伯’们仍在拍照,我便对未来有了信心。我热爱我所从事的工作并为此而骄傲,我珍惜每一次拍照,希望能为将来留下一串美好的回忆;我真的很想就这样一直拍到老。”

(文中图片系小宁作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